撰文/胡昊(MrFay)

  明尼苏达摄影师埃里克·索斯(Alec Soth)曾“荣膺”国内网络知名文章《十个应被忽略的摄影师》第三名。当然,如果仔细揣摩作者对这位如今已成为马格南图片社正式会员的美国摄影师的论调的话,不难发现,作者实则含蓄地肯定了这位摄影实力派的成就。尽管在安妮·瑟琳·耶格对索斯的访谈中,摄影师特别强调,技术训练不是要紧事(注1)但包括他的成名作《Sleeping by Mississippi(睡在密西西比河边上)》以及笔者在下文要提到的《Dog Days, Bogotá(狗岁月,波哥大)》在内的数个摄影项目中一以贯之降低饱和原则却成为了摄影师争相模仿的特质。《十个……》中不乏“调侃”地总结为,“诗意的风景、苍白的肖像、带有讥讽意味的酒店房间、忧郁症、胡须、八乘十、史诗般的拍摄项目。”然而,至少在完成于2003年的项目《Dog Days, Bogotá》中,索斯的影像穿透悲伤迷雾、直达温情彼岸的力量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
  
  在序言中,索斯提到他和妻子在哥伦比亚的波哥大收养了一个名叫卡门·劳拉的女婴。为了等待法院的领养手续,他们在波哥大足足待了两个月才将她带走。“卡门的亲生母亲留给她一本全是书信、图画和诗歌的书。‘我不希望这个坚硬的世界伤害到柔弱的你,”她写道:“当我想到你的时候,我希望你的生活中充满美好的事物。’”生母美好的期冀被索斯看作“使命”,并促使他制作一本书。“一本关于她出生的城市的摄影集,我只是希望在这个冰冷的世界里能捕获些许的美丽。”
  
  索斯为这个包含62张影像的项目起名为“狗岁月(Dog days)”。透过索斯的经历,可以看出他对自己的家乡明尼苏达州的眷恋(尽管在成名之后处于工作考虑,索斯搬去纽约,但他仍然在耶格对他的访谈中提到,“我觉得在我潜心创作时,我就像隐藏在了明尼苏达”)。对于他的养女劳拉来说,明尼苏达的炎夏是难熬的(州历史上曾达到45.5度的极值,而Dog days也有“盛夏日,三伏天”的意思)。我们可以猜想多少懂些人间事态的她翻开这幅养父赠予的相册之时,也许会对她家乡的人们在“三伏天(Dog days)”西装革履、紧身长裤的打扮感到诧异,好奇心不免要催促她花费更多的时间去留意照片中的每个细节——这是索斯为女儿设计的绝佳题目。然而,对于哥伦比亚这座命运多舛的城市来说,Dog days或许更多地意味着它的字面意思——狗岁月。1948年动乱以后,哥伦比亚全国难民涌向波哥大,让这座城市的人口从50万暴增到700万,加之80-90年代毒品集团实施的大规模恐怖袭击的侵扰,这让波哥大伤痕累累。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尽管我们在21世纪的第三年,仍然可以透过索斯的照片看到波哥大街头令人不安、警觉的细节,但市民的生活已经大致走向平静。从数张组图中出现的流浪狗肖像来看,它们体毛凌乱,但姿态充满仪式感,它们仿佛象征着大部分市民曾经的流民血统。当然,城市郊区的流浪动物形象与市民日常生活景象的并置,似乎又在暗示:那些都过去了,这些流浪狗只是指向过去的“入口”罢了——它们在悄声提示着我们。
  
  我仔细观察照片中人们的装束,惊异于他们竟然如此远离时尚,仿佛是上个世纪某个远离硝烟的偏僻小镇的居民。10#中面容沧桑的男子像是一位如德国哲学家康德般作息规律的中学教师。他身着仔细打理过的、不那么合身的西装,手里别扭地握着类似教学参考之类的大开本。灰暗的色调和远处明亮的天空几乎让人感到从画面深处吹来的风,然而男子却岿然不动,头发也是那么僵挺的,显出一副不与时代调和的模样。但这一切却与摄影师为我们留下的干练的街头精致十分相配。3#中的年轻情侣毫不保留地表现出对彼此的亲密,我无法从中感到青春的倦怠或躁动,正相反,他们正以最朴素的方式走向成熟。尽管他们将婴儿车放在一旁,却丝毫没有表露出哪怕一丝不负责任——婴儿车的位置在这个下坡的步道上被妥善地安置,以至于婴儿没有流露出任何不安的情感。29#是一位穿制服男子的肖像。从没有徽章的制帽来看,他大概从事协警或是铁路道口维护工作。他的上衣已然洗褪了色,但依然干净整洁。不论是从他的手表、干净的制服还是擦得锃亮的皮鞋来看,他必定是一个一丝不苟、忠于职守的公仆。他左臂挂着的木棍,竖直垂向地面,再度强化了这一印象。索斯表示自己曾不善于拍摄肖像,但他始终认为“摄影中最有力量的事是拍摄人物”,并同时表达了对德国摄影师奥古斯特·桑德一些作品的崇敬。18#中的男子姿态便像极了桑德《时代的脸孔》中那个拄着拐杖的公务员,但表达的意味又完全不同。不安被彻底削去,我可以看到一个精神矍铄,但沉着内敛的成熟人士。深色的衬衫,特别是那宽阔的袖子让这位眼角已布满皱纹的老人像教父一样。墨镜遮蔽了眼神,但并不影响对其坚毅眼神的判断。当我继续向下看,我便不再觉得这些意象是消费主义盛行之下的惊人巧合。毫无疑问,索斯的照片正以仍被数十年前的往事所牵绊的悲伤影调,继而充满温情地向劳拉诉说,这就是波哥大人,这就是哥伦比亚人,这就是你的家乡人。
  
  索斯曾表示,自己迷恋这样一种感觉,“当我如此睡觉时,我的视线从正常的思维世界里断开,直接与另一片全新的、非理性的世界联结上,这片全然由不断增长的印象堆积而成的世界。”可以说,尽管索斯来自美国,他却以父亲的视角为自己的养女劳拉构建了与故土的血脉联系。当我第一次看到废弃铁网之下的建筑图纸的时候,我以为那是一种无奈和绝望,但当我感受到了波哥大人的温度,我开始觉得,远处或许就是依照图纸建好的木屋。


注1:引用于张悦/译 安妮·瑟琳-耶格/访谈:“狂热的旅行者”——埃里克·索斯(Alec Soth)访谈,艺术国际,http://blog.artintern.net/blogs/articleinfo/chinazhangyue/123051,2010年7月21日



《Dog Days, Bogotá(狗岁月,波哥大)》